品鉴丨从《出水芙蓉图》看宋人平和优雅、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出水芙蓉图 南宋 品鉴丨从《出水芙蓉图》看宋人平和优雅、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

品鉴丨从《出水芙蓉图》看宋人平和优雅、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

2023-10-30 00:23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《出水芙蓉图》是我国南宋时期画家吴炳的一幅传世精品画作。吴炳-毗陵武阳人士(今江苏常州人士),他生卒年代不详。绍兴间(1131-1162)为画院待诏,赐金带。他工画花鸟,非常擅长写生。宋光宗时期赵悖的皇后李氏,非常赏识他的画作,并且推崇有加。

image.png

宋代崇文尚理的时代成就了此期在文化的众多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。工笔花鸟画如同同期的陶瓷工艺一样成为我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,历朝历代的文人大家都赞赏有加,甚至通过临摹、鉴赏、分析来提升审美、品味及综合能力。《出水芙蓉》是传统绘画的经典之作,苏百鈞老师对此幅作品的众多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解析,比如荷花的姿态、花瓣的方向、大小及位置,包括花瓣之外的空间设计,都有特别深入地讲解,为大家在造型构图方面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思路。通过多方面研究分析,我想从以下几个美学的角度来分析。

其一,创造了意象美的经典。

中国画强调恰到好处,追求“增之一分太长,减之一分太短”的和谐精美的思想境界,这一点是区别于西方造型的最核心的观念。这种概括与提炼会使得画面具备简洁而不简单审美特性。《出水芙蓉图》中的主体虽然以“一花一叶”简洁、单纯的方式出现,但是给观者的感受,却像似看到了整个荷塘满满的花与叶。这种“以一当十”、“以少胜多”的意象构思成为我们中国绘画领域中的经典。这种构思其实就是利用物象的不完整性表达空间的无限延续,当然这种不完整不是指画面不完整。这个不完整的图形要通过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。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“越简单的东西却越难表达”的现象了。这种表现方法需要有很娴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,必须是画家在具备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、求新求其求异的创作思维的基础上,不断地尝试和历练中积累的结果。

其二,创造了意趣美的经典。

中国画向来尚意尚趣,通过主客观的交融,将自然界中的物象或情景构建成为新的视觉形象,借助一图一式来委婉地表达出画家内心的审美思想和意识情感。此画整体是块面结构的重心式构图,并且花与叶几乎是同心,这种构成关系会传达美好、圆满、均衡和稳定的感觉。不仅意义的美好受人推崇,在画面的布局和装饰美感方面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。大家看到画面中的点与线的关系,是不重复却有秩序的装点着荷叶和莲蓬所在的同心圆,几根弹性十足的荷梗不仅仅支撑荷叶和荷花,还担当了分割空间的重要角色。使得画面圆中见方,生机勃郁,将荷花的自然之美升华为极具趣味的艺术之美。

其三,创造了意境美的经典。

通常认为人物画重在神韵的体现,花鸟画重在趣味的表现,山水画重在意境的表达。当我们重温经典,进一步认真探讨这些典范之作时,会发现无论是折枝的还是全景花鸟画作,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。傅抱石先生曾经说过“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最大表白”,中国文化十分注重文学及艺术作品的精神外化及思想境界的表达,注重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教化和启迪作用。《出水芙蓉》中荷花的造型以及光色的表现,使观者不仅感受到宋人平和优雅、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;而且感触到画家雍容、豁达、安静、丰饶的心境;更进一步领略到随风轻舞的莲花,映照着的是宇宙的慈悲与博大,成就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美。

《出水芙蓉图》笔法精工细琢,画作构思独特而巧妙,是我国南宋时期院体画作之中的精品佳作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